分卷阅读18

    &&&&编法编出不同形制的竹编工艺品,只要林永明肯收,她就有必要尝试一下。

    只是竹编工艺品的价格跟草席不一样,草席一张可以睡十几年,所以价格稍微贵点大家也能接受。而竹筐、竹篮等是会有蛀虫的,用几年可能就会开始破烂,所以价格会低廉许多。

    唯一让人觉得宽慰的是竹子可以自己去砍,少了原料的成本,只需花时间将竹子削成竹篾,再进行处理,然后就可以编织篮筐了。

    目前家家户户都用的篾篮子,一个七文左右,而熏笼则贵一些,三十多文一个,书生用来装书的大书笼则是八十五文左右。

    明州读书风气不行,读书人也少,所以书笼大概没什么市场,倒是目前流行的饮食方式多是蒸煮的,所以一些蒸笼会比较受欢迎。还有外商很喜欢购买的焙笼,以及家家户户装东西所需的竹箱等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宋玉延发现自己还是小瞧了原主——她虽然总是混迹市井,但是也得益于此而对行情十分清楚。可惜,她虽然有股聪明劲,却用错了地方。

    宋玉延想了想,主动找到唐枝,打听道:“请问唐典事何时休息?”

    唐浩根在县衙当个典事,平日里也就帮县令跟主簿处理一下文书上的事情,属于小吏,但是在现代连个公务员级别中最低的办事员也不算,最多算个合同制的文秘。

    只是时代和社会的畸形造就了衙门的小吏,即使只是一个文秘,却也有仗势欺人的底气。

    当然,在原主的记忆中,唐浩根不属于仗势欺人的这类小吏,反而时常夹在官府跟百姓中间,两头都不讨好。

    “这话怎么说?”系统适时地捧起哽来了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宋玉延因它的出现而顿了一下。

    唐浩根之所以两头不讨好,也是历史原因。

    在唐代——宋玉延是这会儿才发觉的,原主读过书,也在混迹市井是听过不少演史,得知原来在五代时,柴荣——今朝的周太宗郭荣并没有在959年病逝,虽然当时的幽州也没有攻下,不过好歹是捡回了一条命。

    至于陈桥兵变的赵老大?

    他倒是没机会黄袍加身了,不过也不知道郭荣是重生了还是被人穿越了,病了一回后,对武将的态度倒是跟赵老大当初一模一样,找了各种理由,把手握重兵的赵老大跟他那“义社十兄弟”剩下的九兄弟的兵权给撸了。

    系统:“哟,那跟你可能还是老乡。”

    宋玉延:……

    谢谢你提醒我,你将我弄来这里的仇。

    系统: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虽说如今的国号为周,但它跟宋的发展却极其相似,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。在同样的经济条件下,只要执政者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,那历史的发展都会有相似之处。

    “这怎么扯远了?”系统又问。

    宋玉延:“我又不是专门说给你听的,你捧哏还捧起劲了?”

    系统委屈巴巴:“哦。”

    总而言之,唐代、五代那都是存在的,不过结束了五代、统一天下的是郭荣而已。

    然后唐代的时期,小吏可以通过资历跻身官僚队伍,也就是所谓的“流外入内”。虽然今朝延续了这一制度,可实际上,却只是从一个衙门,升到另一个衙门当连办事员都不能算的小吏。

    所以官员基本上当小吏为仆从般使唤,而小吏们被官员压榨了则会找百姓的晦气,以至于今朝小吏的身份地位都特别低,百姓时常看不起他们。

    会来事的小吏一般到哪儿不是被百姓们敬畏着的?要骂也只会在私底下骂,只有唐浩根这样脾气好的人才会被人日常占便宜——占人便宜的也包括原主。

    ……



    【1】【2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