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回沈知县秉公成铁案义夫妇绝处又逢生

 清举这一番路遇,虽行了善,过后却并不曾放在心上,哪料得二人缘分匪浅,聂十八来日果真加倍奉还了今夕之恩,此乃后话,暂且不表。

    且说那小船摇撸行了一夜,次日清晨已至归安县外。清举主仆三人取水洗了面,又吃了些茶水果子,吩咐艄公住船伺候,走上岸来,一路沿着龙溪河行出不远,到了云巢山下。

    此山峰势盘旋宛如华盖,又因历来多云气,四周群山缭绕如垣,日出之时云气渐收,唯此山独迟,故而得名“云巢”。山中本人烟稀少,不过几户人家,草草几间茅屋,修得甚是清爽。其中一户屋前种了修竹并满丛菊花,屋后另栽了两棵枫树,经霜后yan红如春花一般。

    陵游上前扣了扣门,不一时里间走出一个老妪来,见了来人,立时笑道:“原是子冉来了,怪不得今早枝头喜鹊叫得甚欢!”一面说,一面将人迎了进去。

    清举面上含笑,揖礼问道:“师母近来可好?”

    老妪甚是开怀模样,说道:“一切都好,若无旁人气我,怕是还更好些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话,屋内一老者负着手踱来,口中道:“你这老婆子好没道理,怎的还跟子冉说这些。”

    清举抬眼看去,见来人穿一身布衣道袍,已浆洗得发白,头上虽发丝如雪,面se尚且红润,神采奕奕,一副仙风道骨模样,连忙深揖一礼,叫道:“老师。”

    原来这老者正乃吴地大儒,俗家姓晏,无儿无nv,晚年携妻归隐山林,取得一个别号,叫做“醉y居士”,盖因平生最好饮酒。

    故清举此行带得几坛美酒,待午间治饭时与晏公畅饮一番,两厢开怀,又问起秋闱之事,清举如实相告,虽中解元,却并无半分桀骜之气。

    晏公心下点头,知他x有丘壑,心地仁善,是个可造之材,有意指点几句,便道:“当今圣上亲政不久,朝中正是用人之际,此番春闱,若得高中,来日青云之路尽在足下。只老夫听闻圣上属意礼部侍郎欧yan公为主考,此人素来不喜卖弄才学,最好朴实文风,所幸你长于草野,不习时文,倒是正中其怀。”

    清举听了,点头道:“老师所言,弟子谨记。”

    晏公适才多饮了几杯,已有些醉态,闻言复又捋了捋花白美髯,正se道:“还有一条你需记在心中,不论日后如何,旁人问起时,依旧不得称我为师。”说罢不待他回话便摆了摆手道:“你且去罢。”

    晏妈妈亦道:“既来了归安,合该去沈知县府上拜访才是。”

    “师母所言甚是,正有此意。”临去前,清举敛袍跪地,朝上首拜了三拜,虽未置一词,至诚之情,已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出得门来,心中怅然,立了一会儿,三人依旧原路而返,回到船上,进城去了。行了几里路,见河上好些运租米船,挨挤不开,更有络绎小舟,载着妇人前来进香,真个行人若织,热闹非凡。

    决明此前未曾到过归安,眼见这鱼米之乡,很是新奇,趴在舱板上直往外望,忽见得前头桥洞下系着一只卖菱小船,船上一个孩童正扶窗叫卖:“买菱角!买菱角!”

    一时口水直流,正要央着自家郎君买些解馋,却见那桥上竟直直坠下一人来,扑通一声巨响,泛起好大水花。

    抬头看那桥上,一个身穿锦袍,头系玄se丝绦的少年郎正单脚踏在阑g上,眉眼生动,意气风发,正是:少年意气强不羁,虎胁cha翼白日飞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两连襟头一次见面,真是好大的水花。

    下章周三更新。


    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【8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