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四章


    这真的是崇祯看了惊叹,感觉自己绝对做不到的存在了。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末将不敢居功,此战......”

    邓文明同样是新军将士的一员,对于皇帝对于大明的忠心没有任何的区别,听见崇祯的赞叹,谦虚之后,他便一五一十讲起了自己的作战思想。

    随着邓文明的细细讲述,崇祯对此次作战的具体情况也有了更多的了解。

    因为之前击退闯军之后,新军就在闯军之中留下了特别多的内应,所以在情报方面,闯军对于新军来说,从一开始就是完全透明的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情况下,本身,作战就已经是相当不公平的状况,除非闯军直接堂堂正正之势,横压平推,否则,一切有设计的计划都将失败或者部分失败。

    而在实际的兵力上,闯军的人数虽然比邓文明旗下的将士更多,但是毕竟精锐程度不可同日而语,所以,在实际的作战能力上,闯军的硬实力也要略逊于新军。

    这,就为新军制定其他的作战计划留下了空间。

    因为,无论实现怎么样地作战目的,无论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作战效果,想要足够的主动,可控的范围大,首先的前提都是能够在实力上战胜对方。

    如果本身的硬实力比对方更弱,那么势必带来的一个结果,便是无法完全随自己的心意来实现目标,而必须将对胜局亦或者对伤亡纳入最重要的考量。

    讲完这些之后,邓文明便讲起了太祖从京城中传出的要求。

    那就是,在作战胜利的前提下,尽可能控制我方打入敌军内部的人手升迁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整体的作战思路其实就出来了,那即是:通过整体大胜,局部败退的情况,来达成战局。

    以这样的战略目标为指导思想,最合适的办法,便是引导敌军分散成零散的队伍,然后针对不同的零散队伍,予以不同的进攻烈度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需要坚决消灭的,那就派遣大量的队伍,进行饱和式进攻,直接将对方干掉或者击溃。

    此次作战中,俘虏的这么多闯军,大半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的。

    需要控制升迁的队伍,则对其进行引导式作战,也就是派队伍与这样的闯军作战,但是将队伍的数量控制在对方能够与之抗衡的程度,并且在作战之后,通过安排己方士卒败退的方式,来让对方得到击退战功。

    当然,击退但是却没有多少击杀的话,并不算多大战绩。

    但是,邓文明肯定不能通过牺牲新军将士的方式,来给闯军中的内应送战绩,于是,他便设计出了“拯救友军”的军功策略。

    所有设定之内应该得到好处的闯军内应,在击退新军将士的进攻之后,平均最多三次,就能够拯救一直闯军队伍。

    被拯救的闯军队伍,都将会是新军这边早就计划好的队伍,要么是所在队伍的最高品级比内应更低;要么是直接将更大的队伍击溃,相应将领击杀或者俘虏之后,由闯军内应“正好赶到”,然后拯救大量游离的零散部队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就算没有带回多少新军的首级,闯军内应能够拯救这么多的其他队伍,也完全称得上很大功绩。

    而且,有着救下这么多友军的证据,那么报上去自称杀了百个新军将士,但是没来得及搜刮就被新出现的新军将士将尸首收回,也是完全能够被理解的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新军将士哪怕不安排人去送死,闯军内应也一样能够“拿到人头”。

    毕竟,功劳本身从来就不在实际的战场上,而是在朝堂的封赏之中。

    至于具体如何执行,如何控制,如何分析敌军实际所在的地方与当前兵力,这就是更加复杂而繁琐的内容了。

    这一块,哪怕是已经学习过很多兵书,而且


    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