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零五章:三房巡捕

,便没有必要亲力亲为了。

    朱由校在说了这件事以后,便离开皇家学院,虽然礼貌的问了王在晋几句,却并没有进入文华学院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巡捕房和三房巡捕的消息,不仅震动了官场,还成为地方上老老少少闲时的谈资。

    对文官来说,这相当于格局的改变。

    原本的刑部,地位甚至不如工部,虽然掌管全国刑案,看起来职权不小,但地位极低,最主要的是容易得罪各路大佬。

    兵部尚书炙手可热,吏部尚书地位最高,户部尚书肥得流油,礼部尚书无事可做,就连工部尚书都能没事揽点儿大工程去厚实自己的腰包。

    偏偏他刑部尚书,干的净是得罪人的差事。

    查吧,容易得罪各路大佬,不查吧,也能得罪皇帝和那些罪犯的死对头,反正怎么做都是错的。

    所以一般来说,刑部尚书要么存在感极低,要么就都是不得好死。

    本朝的第二任刑部尚书李养正,算是少有的人精了,在天启五年东林科举榜案,以及天启六年山陕官场案,都站对了队。

    再加上李养正平时为人,谨小慎微,早就和东林、阉党脱离关系,这才一直好端端活到现在。

    这次朱由校的举动,明着看是为了整顿全国司法,重建秩序,让正义得到伸张,在文官们眼里,这又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巡捕房设立后,尤其是类似于储备兵的三房巡捕开始在地方招募,这就相当于刑部手上有了一定的兵权。

    这不是闹着玩,文官手里有兵权,无论在什么时候地位都能抬高一大截,尽管只是“警察”。

    经历过官斗的人们都知道,这就是在官场的汪洋大海中安身立命的保障。

    至于说为什么不把巡捕房的警力也全都握在自己和后世皇帝的手里,这也是朱由校深思熟虑的结果。

    只要手里握着兵权,这点警力根本翻不起浪花,手里要是没有兵权,这点警力更是毫无用处。

    在朱由校看来,适当的政治妥协,是必要的。

    这不仅能让刑部及相关官员拼了命的支持这次改革,也能让文官们自相内斗。

    朱由校皇帝做久了,自然知道,这文官一内斗起来,自己这个皇帝想办的事情就好办了。

    对于文官,不能一味的去杀,杀够了,也是要扔颗甜枣让他们尝尝改革带来的红利甜头。

    只有这样,才能循序渐进的发展下去。

    回到京师,朱由校先是到后宫看了看蒙妃乌缇娅,陪着她到南海子骑了会儿马,这才是筹备出京。

    毕竟,现在通州可有全国而来的二十多万兵马齐聚。

    自己这个皇帝不到场,怎么都说不过去,后续的戏也不好演下去。




    【1】【2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