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89


    军将为祸谋反的事,屡屡有之,大周开国皇帝原本就是前朝将军出身,这就是前车之鉴。因此李相认为,皇上不应任由穆氏如此扩张在军方的影响力。

    说到底,虽然李相明确表示反对,但他心里也明白,北境形势的确不容乐观,安国公奏疏中所言,并非全无道理。

    作为之前主持和谈的负责人,戎狄人的想法,李相是能摸到一些的。虽然安国公在李相心里难脱打着戎狄来犯旗号,趁机扩张势力的嫌疑,但眼下戎狄人的确是有大举来犯的风险,这一点李相同样也是心里有数,

    因此李相当朝表示反对,想着何文茂说了几句话,但看到皇上态度坚决,他也没多做坚持。因此本次朝议非常顺利,散朝的时候,皇上已经发了谕旨,命令户部尽快调粮,与兵部的两百车军械一起,由金翎卫调兵护送至北境。

    皇上严令十日之内调粮完毕,十五日之内必须出发,这时间就比较紧了,因此户部官员们散了朝就一个个的脚步匆匆,回衙门去了。

    只有户部尚书何文茂。他散了朝之后没有第一时间离开,反而脸色铁青地站在崇政殿门口许久。

    户部官员正眼巴巴地等着何文茂的政令,然而这一日,户部尚书何文茂似乎挺忙,他散了朝没回衙门,也不知跑哪去了。几位侍郎派人四处寻了一圈,最后在宫门不远处的茶楼找到了何文茂。

    户部跑腿的衙吏寻过去的时候,何文茂正和赵知良坐在一处喝茶呢,因为赵知良是兵部侍郎,因此户部衙吏到觉得挺正常,此次户部调粮与兵部调军械分不开,尚书大人大约是有事要问赵侍郎吧?

    户部衙吏都找来了,何文茂也没法继续耽搁,他不情不愿地回了户部,下了条命令,说他要亲自去府库盯着调粮,让谢常静留守户部,先核算调集数目,将文书上的工作都做好,等过几日好写成奏疏,上奏圣上。

    文书上的工作当然也很重要,因此谢常静点点头没什么异议,他拉了度支主事顾三爷,还有另外两位侍郎和一位主事,在户部闷头忙活。而尚书何文茂,则带着自己亲信的一位侍郎、一位主事,离开去了京畿粮库。

    户部这里忙着折腾调粮时,消息已经传到了安国公府,穆老夫人松了半口气。至少能先补些粮食和军械入北境,总比两手空空,什么都讨不到要强多了。

    “还幸亏蒋侍郎有远见,早早就防备着这一日。”孙先生来见后宅夫人们时,是这样说的:“自打几年前,蒋侍郎作为钦差去过一趟北境之后,他就一直未雨绸缪,为咱们北境打算。他任库部主事的那几年,表面上不显山不漏水,实际上真是为咱们北境做了不少事。”

    孙先生将蒋文斌偷偷藏军械的事毫无隐瞒,全部都告诉了穆老夫人,还有穆氏夫人们,老夫人听过之后长叹一口气:“可真是难为他了。这么些年,就这样瞒过来了,这一个不小心,可是要掉脑袋的。”

    “谁说不是。”孙先生也是一副心有余悸的模样:“但现在好了,这些军械物资总算是过了明路,过几日就能运往北境了。整整两百车军械,可是不少,至少可以将边关三个行营的军械库补足。”

    “这全都仰赖蒋大人。”安国公夫人立刻说道:“如此大恩,真是无以为报。”

    “让孩子们再跑一趟。”穆老夫人脸上终于露出了几分轻松:“那我的亲笔信去致谢,老大媳妇,赶紧去备一份厚礼。”

    第474章 怨气

    穆老夫人亲笔写了致谢的信,安国公夫人备了极重的谢礼,穆家三个孩子又坐上马车跑了一趟,去了蒋文斌府上。

    不过这一次他们没见到蒋文斌,蒋大人不在家,还在兵部衙门没回来。孩子们直接将谢礼和书信交给了蒋夫人。

    蒋夫人看见这样重的礼物,吓了一大跳,这礼重


    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